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及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2012-10-30 17:40:57 作者:教科院规划办 来源:教科院规划办 浏览次数:339次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及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活动已圆满结束。此次“两奖”成果推广活动得到了各区县教委、教科所的大力支持。广大校长、教师的广泛参与,既是对获奖成果价值的肯定、深化,也是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工作的深化。“两奖”成果的推广是一项顺应北京市各区县教育教学科研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下面我对本次“两奖”成果推广活动的基本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一、关于“两奖”成果
1.获奖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联合组织开展的,该奖项每5年评审一次,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19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6项,这些奖项中54%都是区县的成果,此外还有特别为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幼儿园的干部教师设立的基础教育专项奖50项。
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组成部分,该奖项每4年评审一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6项,二等奖109项,其中80%都是区县和中小学教师的成果。
两奖分别于2009年1月和8月出版了优秀成果集。这些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晶,也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这些成果反映了各区县、各部门、特别是广大中小学在教育科研中取得的成绩。但获奖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要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北京市教育发展的质量,特别是要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2.优质教育资源要共享,共享需要推动
这些获奖成果是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奖成果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行为本身就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获奖成果需要共享,而不是束之高阁。本次成果推广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先进经验、思想的影响范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两奖”成果的宣传、推广
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成果都能充分发挥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作用,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充分吸收和运用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18个区县的进修学校和教科所,从10月底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果宣传、推广活动,历时2个月。此次呈现出以下特点:
1、成果推广项目多、内容丰富
各个区县获得“两奖”的成果一共224项,成果推广活动中推广的项目有67项(第三届成果52项,第五届成果20项,其中5项两奖重叠),推广率为29%。
推广的这些优秀成果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既有对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关注;也有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关注;还有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
2、参会人员多、覆盖面广,各级领导比较重视
参与此次成果推广活动中的既有成果获奖成员,也有各个区县教科研中心的教研员、中、小、幼、职教学校的校长、科研负责人和一线教师,各区县一共设立了18个分会场,以每半天为一场计算,推广会开了33场,与会人员接近4000人。此外,各个区县教委、教科研中心的领导对此次推广活动也比较重视,教委、进修学校和教科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推广大会,并与一线的教师、科研代表交流。
3、成果推广形式多样,互动精彩
各区县对成果的推广,既包含对成果的介绍,也有专家的点评,更多的是与会人员的交流互动。采取大会交流形式的区县,除了成果汇报外,加强了互动交流和提问;有些区县除了大会交流外,还进行了分组讨论,甚至分了中学组和小学组,在专家主持下,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深入研讨;还有些区县不仅推广了本区的成果,对其他区县的优秀成果也积极引进推广,推广互动环节气氛热烈。通过互动环节,与会教师积极提问交流,所提问题既有针对成果本身操作性和借鉴性的,也有涉及成果形成过程的,还有教师自己在研究中困惑的问题。
4、推广效果初现,与会者体会深刻
单从与会人员会后的体会来看,推广的效果已开始显现。除了关于成果内容的具体收获之外,还有许多共同的体会:如,“课题研究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和师生发展中的真问题。”;“研究思路获得启发、开阔,研究策略获得提升。”;“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使科研与教学共赢。”等。
此外,与会者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为我们今后改进成果推广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如,“希望能再增加深入交流的时间,除了有感悟的交流之外,再有质疑解疑的过程,这样的引领才会更深入一些。”;“打通只限本区交流的限制,也很想听听、见识其他区县一等奖的成果。中、小学分开交流,更有针对性,提高效率。”等。
三、推广成果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此次“两奖”成果的推广活动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成果推广的内容看:在广泛性的基础上,注意获奖成果的关注点,积累鉴别、选择成果的经验
获奖成果凸现了研究者在某一方面对教育教学较为科学、先进、深入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推广价值。聚焦各区县推广成果的内容,能反映基础教育实践的关注点与兴趣点,能为我们今后进行课题推广提供相应的经验。此次推广成果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关注课程改革
“十一五”规划恰逢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各学校、单位在课题研究的选题上,往往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把研究的重点定位在课程的开发、管理等方面。很多成果都在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校本教研模式的建构、农村校本课程的相关研究等。“校本课程”的研究满足了学生发展对多样化课程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学校提升办学特色、打造品牌提供了重要途径。“课程改革”必将成为更多学校关注的热点,焦点,在课题推广中,应予以适当加强。
2、关注教学实践
对课堂教学中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当前基础教育研究中的重点,这些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模式、方法的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和技术的推广应用一直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应把教育科研成果中所提供的新策略和新方法作为重点内容予以推广。
3、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在优秀成果的推广中也有众多成果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从推广的成果看,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方式、途径等方面。除了这些直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外,基础教育中的课题研究所承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已初显端倪。推广、应用获奖成果中所提供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积极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教育科研工作引向深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已经为当前我市基础教育研究的主要关注点。这为我市今后的课题研究、课题推广提供了内容上的指引,即:多研究一些教育同行感兴趣的实践中的真问题,把研究做真、做实;多推广一些教育教学实践迫切需求的优秀成果,把推广做广,做深。同时也应提供一套鉴别、选择推广成果的标准,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最大程度的发挥优秀科研成果推广的价值,促进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的高效发展。
(二)从成果推广的形式看:要利用各方面资源,保证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
1、 积极发挥“优秀成果集”在成果推广中的作用
“优秀成果集”的出版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课题研究的影响,宣传了课题研究的成果,促使广大学校领导、一线教师与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借鉴,在实践中应用,在推广中引领。“优秀成果集”在获奖成果的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实行各区县分片推广,最大程度地扩大成果的影响面
在“两奖”成果的推广中,市规划办发挥“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的作用,采用“各区县分片推广”的办法,积极推进获奖成果在全市18个区县的推广,使获奖成果在更广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市规划办还积极鼓励“跨区县间”的推广形式。在本次成果推广中,有的各区县积极邀请其他区县前来推广、交流,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石景山区在进行成果推广时,便邀请崇文区、昌平区的获奖成果前来交流。
由北京市规划办统筹领导,各县区教委、教科所协办,各获奖单位为主体进行推广的形式,具有权威性、号召性,容易开展工作,且推广面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全局,能统筹规划整个推广活动。各县区的教科所、教委深谙本区县教育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对各学校的科研成果推广进行指导。基层校长和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最了解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是成果推广的主力军。
3、各区县采用比较成熟的推广方式,保证成果推广的深入性
各区县在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与区县内获奖单位进行有效沟通,采用各区县比较习惯、成熟的组织形式,积极展开获奖成果的推广活动。如“大会发言”的形式;“互动研讨”的形式;“大会交流、分会场交流”的形式等。
这些形式都包含了“获奖成果单位宣讲”、“提问交流互动”、“专家点评”几个环节。“宣讲环节”能把成果中的思想、观念提炼出来,以一种合逻辑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听众,便于听众了解该课题的理念、措施、方法、程序。“提问交流互动”环节能保证成果推广的深入性。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提问者或得到清晰的答案,或与宣讲者共同思考,直面问题,在交流、切磋中完善、深化课题的成果。“专家点评”环节则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能为成果的推广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四、“两奖”成果推广活动的几点启示
在此次“两奖”成果推广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成果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经验、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从体制上看,切忌将成果束之高阁,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推广形式,保证成果推广的广泛性。
当课题通过教育科研部门鉴定后,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形式,及时进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更多的学校、教师了解成果,并汲取优秀成果的精华。
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市规划办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区县的联系,统筹组织,采用灵活多样的推广形式,保证成果推广的广泛性。同时还应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为优秀成果的推广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为优秀的成果广泛推广提供保障。
第二,从表达上讲,切忌自说自话,要提高成果表达的科学性、艺术性。
获奖成果是经过全体专家初评、复评而产生的,其本身具有科学性,可推广性。然而教育科研成果不同与一般技术性成果,它是科学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不同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因此在成果推广中,推广单位应尽量提高成果表达的科学性,艺术性。
本次科研成果推广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对获奖成果进行了科学、艺术的表达,但也有少数单位在获奖成果的呈现、表达方面存在一些欠缺,科学化程度不够。虽然成果本身有较高的价值,但表达中未找到真实的、关键的问题,让听众觉得可行性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帮助各单位努力提高成果表达的科学性,尽量采用科学的语言把研究的理念、思路、方法、问题表达出来,在与听众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研究成果深入、有效的推广。
第三,切忌展览、展示,要重视成果推广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保证成果推广的深度。
在保证优秀成果推广广泛性的基础上,还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果推广的深度。所谓成果推广的“深度”是指成果的推广要有切实的效果,要挖掘出优秀成果的精髓,不能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在各区县的优秀成果推广中,要警惕把“推广活动”设计成“汇报会”的倾向,要为“交流互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听众有足够的时间与推广者进行交流、互动。既要鼓励听众多提问题,又要提醒听众多提一些真实的、内行的问题。
在优秀成果推广的“广泛性”方面,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成果推广的“深入性”方面,我们仍要继续加强研究,挖掘出更多促进有效“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
第四,切忌效仿、模仿,要把优秀成果的精华同自身实践相结合。
这主要指成果推广之后,其他单位吸收、借鉴优秀成果的方式、方法问题。模仿、效仿学不到真东西,学习单位要把其他单位优秀成果的精华同自身的实践结合起来,开展自己的再研究、再创造,这也是成果推广的另一层重要涵义,即优秀成果的转化问题。本次活动主要侧重于成果的推广,但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实现成果的转化。在成果推广和转化的过程中,“没有相同,只有共同”,学习者要紧紧抓住优秀成果所体现出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共同点,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再研究、再创作,切忌盲目的照搬照抄。
五、2010年工作安排
(一)关于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
1、继续把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研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予以支持。以后每年的立项课题数目不会有太多增加,但是研究基础教育问题的课题比例会有适当增加,要由现在的50%多,逐渐增加到60%多。其中重点鼓励的是研究一线教学和青少年德育的课题。这方面选题一要有实践思考的深度,二要有理论探索的高度。
2、课题管理重心适当后移。以往的课题管理重在前面的申报和开题环节。今后重心逐渐后移,重点放在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总结方面,以确保研究过程认真、研究成果优秀。
3、成果推广要广泛深入地持续做下去。教育研究成果推广的本质在于传播和交流。集中推广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推广方式应该是日常的有组织的,甚至自发的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依据成果的不同,大家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有实际效果的推广方式。
(二)关于北京教科院为一线学校的服务
我院的宗旨是三个服务,院里的研究人员2/3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所以将继续为北京各区县、为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学校)做好教育专业服务。